首页实用技巧
怎样根据研报信息买基金
发布日期:2014-03-19    来源:融通基金

   中国基金报 朱景锋
   目前,专业研究机构会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基金投资策略等报告,这些报告已经成为投资者买卖基金时的重要参考。面对大量的研报和基金推荐,投资者该怎么选呢?中国基金报记者结合基金业历年业绩波动乃至亲身实践总结出,看研报选基金的“三要三不要”,供投资者参考。
   要:组合投资 不要:孤注一掷
   市场有句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孤注一掷的危害,相信不少投资者都有教训。在券商等研究机构发布的研报中,往往会向投资者推荐一揽子基金,少则五六只、多则十来只,一些机构甚至还根据投资者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给出了激进型、稳定型、保守型等预期风险和收益不同的基金组合,这正是分散投资和销售适用性原则在具体推荐中的体现。
这也是告诉投资者,买一只基金将面临很大风险,分散投资于几只基金是理性的选择。当然,在具体投资中,投资者买入的基金数量也不宜过多,以5只左右为佳。数量太少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数量太多跟踪起来将花费太多精力。
   要:货比三家 不要:偏听偏信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由于每家研究机构自身研究视角、偏好等因素存在,他们推荐的基金存在较大的差异,投资者应该多看几家机构的研报,弄清楚他们推荐的具体原因和背后逻辑。如果一些基金被多家机构同时推荐,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些基金经受了多重标准的考验,从海量基金中脱颖而出,应该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要:找准入市时机  不要:盲目追涨
 很多投资者在看了研究机构的推荐报后有马上买入的冲动。
   且慢。
   机构推荐的基金大多数确实质地优良,过往业绩骄人或者有鲜明的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应该马上买入,选择好的入市时机是取得合理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看到哪只基金业绩高涨就冲进去往往成为“站岗者”。
   到底何时入市,其实机构的研报也不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毕竟市场波动是永恒的,在2007年四季度把上证指数看到8000点甚至1万点的机构大有人在。
  对于基金特别是偏股基金的入市时机,历来有一个所谓倒金字塔原则,即在市场低迷时是加大偏股基金买入力度的好时机,而在市场高涨时应该减少投资比例,这也符合股神巴菲特一贯宣称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的理念。
  除了这三要三不要之外,投资者在买入了被认为具有投资潜力的基金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很可能出现背离投资者预期的情形出现,因此,对所投资的基金定期体检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