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技巧
七年基金风雨路
发布日期:2010-08-0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余文彪  

我是在20043月开始买入基金的,但在买入基金之前的2002年开始,一本约翰·C·博格勒著的《投资圣经》便是我走入资本市场的启老师。当时我多次翻阅细读,坚信未来21世纪的人不参与资本市场,就不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20043月,一个晴朗的日子。在朋友的引荐下,终于在建设银行开户、注册基金账户,领取购买基金的基金卡。手续办好的当天,就申购了10000元华夏现金增利和5000元华宝多策略增长基金。此后,又增添宝康消费品。到年底,宝康消费品和华夏现金增利2只基金的分红均超过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随后,在2005年初,又打电话给建行的朋友帮我申购5000元宝康消费品,并增添了华夏成长基金5000元,半年后,将手头的余钱对华宝多策略增长和华夏成长基金进行补仓操作。

不知不觉间,始于2005年的慢牛行情开始了。当时谁也不相信,而我坚信《投资圣经》告诉我的长期投资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让自己完成资本的积累,早点为自己的养老积点储蓄,为儿子将来上大学积攒一部分学费。相信基金公司的专业理财能力,更不知道也不怀疑有什么老鼠仓的基金经理,相信基金公司的管理和基金经理自我的约束力。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放心投资,等待510年后的投资收获。有了当初明确的投资目标,放任市场先生的波动,反正有空闲的时候才去了解它,也严律自己每半年进行总结和投资的操作决策。那时,读基金公司的一封封季度投资报告和对账单,成了我最幸福的时光。期间的波折起伏,就让基金经理去折磨去体会去享受。我只要用时间去实现我的投资目标。凑巧的是,我正是在熊尾巴的时候进入了市场,市场先生在2005年的时候给我的回报大大超过了1年期的利率水平。

2006年中期,我妹妹听取了我的建议和投资目标,也随我进入了市场。市场先生也非常大度,不管谁进入,都有令人眩晕的回报——翻倍。市场疯狂,人更疯狂。我改变了以往谨慎低调的投资风格,开始借钱买基金了。在20077月,将筹借到的50000元一次性买入长信金利、保德信量化核心、富国天博和华富竞争优选等基金。当市场正悄悄地变化时,像我等从没见过大牛猛熊的基民,没有了风险意识,正如同某些证券分析师一样,相信洗洗更健康的逻辑,也更是期盼2008年的奥运是我国经济的催化剂、助推器,必将引导我国的资本市场走向更加繁荣。

市场是无情的。2008年的猛熊逐级地快速下跌,将不相信熊市到来的基民牢牢地套在山顶。我不忍心割肉,更不相信市场会很惨。在4000点、3000点一路出击补仓。谁知市场底下还有十八层地狱,令多数基民在恐慌中夺路而逃,应验了底在底下,顶在顶上的股市谚语。此时,我反思自己在2004年的投资过程,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投资方法。最大的失误是在确定了核心基金的投资目标后,没有将卫星基金及时锁定盈利,赎回变现。这是其一。其二,资本市场的投资大忌——借钱投机。

当市场走到2010年,看看市场走势,又不禁使我想起2005年前,记得当时经济形势并不差,却走出了近5年的熊市。虽然昔日的市场不可同现在相比,但熊市的预感一直存在,再结合半年的走势,这样的担忧也并不是多余。所以,从年初至现在,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但在大盘整体市盈率18倍以下,上证指数2500点左右时,我及时采取定时定额的投资策略。如果在3000点以上,就及时放弃定投操作,这便是我认为安全选时的投资方法,尽量在大盘整体市盈率18倍左右增加基金份额。

七年基金七年风雨。真正品尝了投资资本市场的酸甜苦辣,让我认识了人性的贪婪。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