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胡立峰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
我国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尤其是上市央企在上市公司利润中占很大比例。央企归属国资委管理,分红政策以及分红税收政策还需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参与。如此重大的跨部门涉及上市公司的政策在近期推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决策部门已经把分红新政提高到股市的重大战略上。一般来说,11月份发布政策,都会给证券行业和相关各方一定时间的准备。例如
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改革,表明监管部门决心改变投资者在股市上的回报方式。众所周知,我国股市二级市场投资者主要靠赚取价差来获取收益,来自上市公司的红利非常少,不少上市公司更是“铁公鸡”。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同样的上市公司,在境外上市部分是大比例分红,对境内A股投资者却较少分红。最终的结果就是,上市公司成为“道具”,1亿股民在二级市场上捉对厮杀。10多年来,股指几乎原地不动,从起点到终点,期间虽然有6000点的高峰,但也无法避免步步惊心地下跌。到现在,股市流通市值20万亿,是任何所谓的主力、庄家都抬不动的,必须由基本面来决定,股市挤压泡沫逐级调整也无法避免了。
根据初步测算,2011年上市公司利润大约是2万亿元。分红新政推开后,方方面面凝聚共识,尤其是基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联合起来,切实承担起买方代表的角色,和上市公司进行“博弈”,推动上市公司进一步加大分红的力度。如果按照较好的预期,估算上市公司把利润的60%即1.2万亿元作为红利分配出来,如果分红新政持续2-3年,每年不少于1.2万亿元红利分配给投资者,2-3年可能就彻底改变股市投资文化。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就可能改变炒作交易的心态,从长期投资角度出发,以获取分红回报为出发点来选择和持有股票。可以设想,未来可能会出现先治理上市公司,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回报投资者,然后国家推出税收优惠,中国版的“401K”出炉,逐步推动规模巨大的养老金进入股市。如果还是现在的差价博弈为主要回报方式的股市,那规模巨大的养老金是不能进入的。只有上市公司预期每年大约有4%-5%的现金红利回报时,几万亿养老金进入后对接这些分红,不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是通过持续性分红来获取现金流,同时也通过持有股票资产实现长期保值、增值,那就实现了股市的投资功能。
公募基金目前持股市值大约为1.4至1.5万亿元,保险资金持股市值大约为1.3万亿元,还有社保基金等。这些规模巨大的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回报方式仍然是差价收入,通过差价博弈实现收益。频繁赚取价差,一方面加剧了股价波动,另一方面持股时间短让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不愿意承担买方的责任来约束上市公司。预计下个阶段,在基金行业中将有配套政策以推动基金公司投资文化的转变。养老金不会直接入市,仍然会采取社保基金一样的模式进行委托投资。公募基金行业如果建立了长期投资文化,在未来很有可能是几万亿养老金的主要管理者。也就是说国家对公募基金是有期待的,但公募基金首先要进行投资文化的转型,至少在投资研究交易体系中要建立多元化的投研风格,只有公募基金建立了适合养老金的投资文化后,那几万亿的资金才可能交给基金去管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