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融通公司动态
融通新蓝筹基金经理吴巍:满怀信心 掘金医疗保健股
发布日期:2012-07-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吴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硕士毕业,19年证券从业经验。自19937月起,先后任珠海丽珠医药集团公司药品开发工程师、中旅信证券深圳研究所行业研究员、深圳市至善投资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200312月进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任行业研究员、研究部总监、基金管理部总监,现担任融通新蓝筹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

医药板块可谓A股市场的“金矿”。医疗保健行业近10年来的高速发展,孕育并诞生了许多涨幅10倍的牛股。

尽管过去一年医药板块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融通基金看好医疗保健行业下一个黄金十年,选择发行了一只专注于“掘金”医疗保健行业的新基金——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基金。因为经历与经验,其拟任基金经理吴巍对行业的发展方向、个股的成长动力、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公司经营的弊端了然于心。下一个十年,伴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医疗保健行业将在“变革与创新”驱动下,催生出新一轮的投资机会。吴巍希望通过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前瞻研究,立足估值,合理配置,满怀信心地为投资者“掘金”。

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证券报:中国医药(600056)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的驱动力又是什么?

吴巍: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有统计数据表明,到2013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自2001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年,行业由2千亿元的产值上升至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未来十年,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仍值得期待。

我认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未来最重要的驱动要素有三个,即老龄化、城镇化和疾病谱变化。在老龄化方面,目前中国正处在老龄化加速的拐点,老龄化将推动医疗消费需求结构性增长。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从2011年的9.10%增长到11.92%,届时每8人中就有一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人的医疗消费很多是发生在年老之后,老年人口增多会带来医疗保健费用的高速增长。

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均医疗保障水平未来也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近20年,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超过6.9亿,人口占比达51.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率还相对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后,人们对医疗卫生的升级需求有望出现快速增长。

第三,在疾病谱变化方面,随着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发病率的提升,未来中国的用药结构也将逐步转变,从以抗感染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为主的低端普及需求,转向以心血管、肿瘤、精神药物等用药金额更大的高端需求。2010年,生物技术药和抗肿瘤药在整体用药中占比不到12%,高端药的发展空间很大。

在这三大因素驱动下,我看好中国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一行业可以说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

创新决定优势

中国证券报:医药保健上市公司在未来十年应该把握怎样的机遇,才能在行业发展中占得先机?

吴巍:医药企业的机会来自于变革与创新,即把握医疗政策改革机遇,发展以药物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药品占总医疗支出的占比位居全球前列,“以药养医”情况非常严重。最近,包括深圳在内的一些城市,正在试点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模式。而公立医院的改革将推动民营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民营医疗机构具有诞生优秀公司的潜力。以海外市场为例,RHK公司是德国首家上市的医疗集团,从1973年的一个水疗中心成长为拥有53家医院、跨越德国9个州的大型医疗集团,其2011年收入达27亿欧元,市值29亿欧元,是德国大型医疗集团的典范。

创新是医药行业永恒的主题。在这个行业里,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只有创新才能支持企业保持长期高增长。中国医疗保健企业的创新空间很大,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创新,还包括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创新。有创新药品的制造企业可以成长,有创新销售模式的流通企业也可以成长,公立医院的改革也会给医疗服务业带来变革与创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看到,美国医药行业之所以能够独步全球,关键就在于创新,创新成就了美国最大的生物医药制造企业——辉瑞。目前中国医药行业集中度较低,亟待提升。未来十年,随着“以药养医”的逐步消除,医药制造业和医药商业的集中度会加速提升,通过收购兼并诞生出一批“做大”的企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诞生出一批通过创新而“做强”的企业。中国医药企业有望诞生出行业的“巨无霸”。

中国证券报:A股市场上也有不少医药上市公司有新产品诞生,但多数只能引起炒作效应,这又是为何?

吴巍:在中国,有些医药企业的创新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商业机会。有时候药企的研发和市场是脱节的。有些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尽管拿到了一类新药证书,但商业意义不大,尽管他们在研发方面投入很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却没能打开市场,无法给公司业绩带来根本变化。

我理解的“创新”并不单纯意味着“别人没有而我有”,“创新”的关键,是能否给公司带来商业机遇,或是在疗效方面与过往的产品有显著不同。创新的道路和过程很曲折,但企业只要具备创新的动力,相信面对中国如此巨大的医疗保健需求,一定会有企业通过创新取得成功。

踏准估值避雷

中国证券报:医药股自201012月以来,经过了长达16个月的调整,现阶段是介入的良机吗?

吴巍: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行一只以医疗保健行业为主题的基金,原因之一就是看中医药股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医药行业在A股中涌现出很多累计涨幅超过10倍的超级牛股。而医药股经历一年半的调整后,投资机会已经逐渐显现。

Wind数据显示,从绝对估值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在21PE左右,较过往的估值水平已有了大幅回落。而相对估值(相对重点公司整体PE水平)则是2.15倍,略高于均值(1.63倍)。如果剔除金融服务业,相对估值则是1.56倍,正好位于均值位置,这些指标说明目前医药行业估值相对合理。

从市值来看,在美国,医药保健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约为1.7万亿美元,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例为9.6%;而在中国,目前医疗保健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1万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比例只有4.33%,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目前一线医药股的业绩增长前景比较确定,估值合理,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中国证券报:如何具体把握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医药保健行业的细分品种也不少,未来更看好哪些细分行业?

吴巍:市场对医药股的主流看法是,医药股就是成长股。事实上,医疗保健行业股票也可以分为价值类股票和成长类股票。

价值型的医药股特点是盈利稳定性强,存在估值中枢,更适合做波段操作,其股价驱动因素是“业绩成长+行业景气”。而成长型的医药股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受益于变革的公司,他们大多受益于政策变化和产业趋势变化,如民营医院、婴幼儿和老年人服务;一种是创新型的公司,注重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还有一种是存在其他机会的公司,比如受益于价格趋势变动、公司治理结构改善、行业低谷攀升的企业。成长型医药股的股价驱动因素是“创新+快速渗透+提价”。

在医疗保健行业中,我未来比较看好的细分子行业是中药、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这四者中,中药里的龙头公司业绩增速确定且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化学制剂能享受政策转暖带来的利润端增速提升以及产品创新;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尽管投资标的少,但由于未来行业空间大,能够享受估值溢价。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医疗行业上市公司出现了一些“黑天鹅”事件,如何规避这种事件的发生?

吴巍:我从业有十多年了,不敢保证能带头挖出医疗行业中最牛的股票,但出现“黑天鹅”的医药公司我从未“中招”。我青睐的是市场前景很确定、很清晰的医药公司,而不是说得很好、会讲“故事”的公司。

股票不分“好坏”,关键是在什么时候买入、卖出,以及持仓的比重是否合理。有些医药公司业绩好,但是产品品种单一,可以考虑在估值合理时买入,但千万别重仓。而且我们不能完全用市场空间去判断药品的现金流贴现,因为药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对现金流的评估要充满理性。

其实只要做到理性判断、踏准估值、做好配置,即使真的有“黑天鹅”事件出现,也能从容应对。我对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思路是:价值股为纲,业绩确定是最大投资看点,同时确定合适买点;成长股担任组合中的进攻角色。另外我还会考虑逢低配置一些有上升空间的股票,比如市值较小且处于趋势底部的、治理结构改善的、小众市场有望高增长的或者行业底部抬升的医药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