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技巧
微言大义
发布日期:2012-09-26    来源:证券时报

     整理   陈春雨

中国的三大趋势:一是结构转变,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每个人能多消费少干活,靠劳动力优势不可维持。二是经济减速,投资主导的高增长无法重回,这与政府政策无关。三是发展动力来自民间自下而上的创新,西方经济之所以发达是因为高效,高效的原因主要来自每个优势企业的自发创新,政府主导的发展行将结束。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平

 

    在投资对GDP贡献46%情况下,何以出现增长减速?投资效率的下降不容忽视。用5年边际资本产出率ICOR衡量,新增单位GDP需要投入资本量已从2007年的3.2提高到3.9,如果单独考察四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的1ICOR已飙升至5,接近亚洲金融危机前四小虎的资本效率。如今再启万亿基建投资将加剧效率恶化,值得警惕。

——诺德基金总经理潘福祥  

 

  华尔街和奥巴马是主要的受益者,一个得实惠,一个捞选票。即使对实体经济起不了什么作用,QE也可制造些虚假繁荣,为两个月后的大选壮声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  

 

  被问及中国会否随美国和欧洲央行一起再次印钞票,我认为不会。一是美欧失业严重,中国就业还行;二是美国房价极低,中国房价仍在高位,三是欧洲有迫在眉睫的财政债务危机。诸多不同决定中国这次不会与美欧联手放水,反而警惕输入型通胀,更不会马上降息降准,各自为战是必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

  

  美国推出QE3是“以邻为壑”的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长期看将趋于负面。美元对人民币比率下跌,进一步加剧中国企业出口难度;同时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使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陷入两难境地。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  

 

  8月份新增贷款7000亿,远超预期,表明多使用逆回购同样能增加流动性。过去3个月新增贷款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货币政策做到了微调加力,但财政政策仍偏紧,前7个月的1.1万亿的财政盈余和实体经济的萧条很不匹配,是时候加大减税和增加民生领域的投入了。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