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融通视点
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吴巍:从变革与创新寻找医疗行业黄金机遇
发布日期:2014-03-23    来源:融通基金

   证券时报 2012年6月
   医药行业一直被誉为“牛股的摇篮”,但近两年的深度调整也让投资者屡屡神伤。要在医疗行业里自如航行,寻找到好公司并避开雷区,考验的是投资能力和市场敏感度。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吴巍懂医药更懂投资,他曾任药品工程师,拥有19年证券从业经历,是目前国内唯一从事过医药研究、在上市医药公司工作过、又有基金管理经验的医疗行业基金经理。
   多年磨练让吴巍对医疗行业前景认识更为深刻,他认为,老龄化加速、城镇化步伐加快和疾病谱升级给了这个行业长期持续稳定的机会,这一朝阳产业具备培养牛股的土壤,未来将有新鲜牛股层出不穷。
   作为目前市场上第四只医药行业基金,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在发行时点上具有估值优势。截至6月中旬,医药板块市盈率已经降到21倍(2012年),处于10年来较低水平,正是布局的好时机。
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
   优秀的企业往往孕育在前景广阔的行业之中。吴巍认为,医疗保健行业就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是有基石的朝阳产业,也是个需求不断释放的行业,正生机勃勃。
   据吴巍介绍,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到2013年,中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市值来看,在美国,医疗保健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约为1.7万亿美元,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例为9.6%;而在中国,目前医疗保健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万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例只有4.33%,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社会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加速促使医药消费升级,加上疾病谱的变化,都为医疗保健行业带来巨大动能,引入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需求。”吴巍抽丝剥茧分析道,目前中国正处在老龄化加速的拐点,老龄化将推动医疗消费需求结构性增长。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人口消费能力增强,医疗保障水平在未来有较大提升的空间。截止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超6.9亿,人口占比达51.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率还相对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在人们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后,升级需求有望出现快速增长。第三, 在疾病谱变化方面,随着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发病率的提升,未来中国的用药结构也将逐步从以抗感染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为主的低端普及需求,转向为以心血管、肿瘤、精神药物等用药金额更大的高端需求。
   证券时报 2012年6月
   证券时报 2012年6月
   这一前景旷阔的行业目前也到了较好的介入时机。Wind数据显示,自2010年11月高点以来,经过1年半的调整,截至6月中旬,医药板块市盈率已经降到21倍(2012年),较过往的估值水平已有了大幅回落,估值溢价率也处于历史中位水平附近。而且,从长期来看,医药板块大幅跑赢市场。截至6月18日,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推出以来累计涨幅为277%,是同期上证指数涨幅的4倍。
   “目前不少一线医药股的业绩增长前景比较确定,估值合理,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吴巍表示,而且,这个行业具备较好的成长性,因此给了有能力、有优势的企业崛起的良好环境,这一行业还将不断涌现出牛股,甚至可能诞生“巨无霸”。
   从变革和创新中寻觅机会
   “若老龄化、消费升级、疾病谱升级给了医药行业一个稳定增长的预期,那么这一行业的超额收益将来自于变革与创新所带来的机会,这也正是我孜孜以求、积极探寻的东西。 ”吴巍表示。
   吴巍具体分析道,医药行业的变革机会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行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的机会,目前中国有5000多家医药企业,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但随着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的提高,以及行业本身发展的规律,行业集中度会逐步提升,一些优势企业会因为份额提升得到发展壮大的机会;而另一个机会来自于新的医疗需求的挖掘,比如国家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医疗领域,将催生更多需求,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变革机遇也来自于国家医疗政策改革机遇。中国“以药养医”情况非常普遍,目前国家已开始从311家县级医院开始试点取消“以药养医”,未来范围还将逐步扩大。吴巍表示,取消“以药养医”,是公立医院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将给整个医药行业生态环境将带来很多变化。
   首先会使医药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一旦药品利益链不存在,未来医生更注重劳务价值和专业水准的体现,药品的重复生产将减少;第二,未来医院药房可能会由社会第三方运作,这将给医药商业企业带来很大机会,促进医药商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第三,中国未来会慢慢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将鼓励并催生出更多具备较高性价比的新药,因此可以创新、满足差异化需求的企业将获得较好的机会。
    医药行业的生命力来自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支持企业保持长期高增长。吴巍认为,中国医药行业公司的创新空间很大,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创新,还包括了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如医院管理集团、第三方外包等多种商业模式涌现,从而推动企业以及行业的成长。不过,他表示,目前中国有些药企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研发和市场脱节。只有能带来商业机遇的创新,或是在疗效方面与过往的产品显著不同的创新,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近年也有不少医药上市公司与国际大企业合作,引起市场关注。吴巍则认为,若这种合作只是涉及药品生产的中低端环节,对药企只是阶段性改善作用。因为药企的核心价值是专利和新药,只有真正把这些核心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药企才能做大做强,一飞冲天。
   此外,吴巍还表示,在医药细分领域,最看好品牌中药、生物制药和化学制剂类的创新公司,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行业也将有投资机会。他尤其看好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尽管医疗服务公司投资标的少,但由于未来行业空间大,能够享受估值溢价。
   19年的磨练让他选牛股避雷区
    吴巍是医疗保健投资领域的全能选手,有扎实的学科背景,还有实业、研究和投资三方面的实战经验。19年磨练也让他具备了深厚经验和市场敏感度,有助于挖掘出牛股,远离“黑天鹅”。
   吴巍大学和研究生的生涯都在武汉大学生物科学院度过,毕业之后在丽珠集团从事生物制药领域研究,拥有5年扎实的实业从业经验。他1998年正式步入证券市场,2003年加盟融通基金,先是医药行业研究员,然后任研究部副总、研究部总监。他成为市场唯一一位在医药行业有学科背景、有实业、研究、投资和基金管理实战经验的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而他多年的投资汇集成的投资哲学是:追求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的长期成长,这一理念多年以来从未动摇。
   正是在这样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经验下,吴巍对医疗行业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认识。他偏爱有清晰的市场前景、产品研发能力突出的企业,而不是“说故事”的公司。“一家好的医药公司需要具备很多素质,不仅要有好的产品、好的研发,产品本身要符合未来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的大环境,还需要拥有较好的企业治理架构和持续创新能力,以及渠道推广能力。”
   “目前我要做的,是把握住现有的好的上市药企,并积极寻找新的好公司。”吴巍认为,选择未来“牛股”要从三方面考察:一看公司所从事的细分领域未来机会大不大;二看所从事的业务是不是填补了需求,有无增加值;三是看商业模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被快速复制。他表示,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可分为价值类股票和成长类股票,如价值型的医药股特点是盈利稳定性强,更适合做波段操作,股价驱动因素是“业绩成长+行业景气”,而成长型医药股的股价驱动因素是“创新+快速渗透+提价”。
   吴巍对医药行业有深刻的见解和敏感度。他坦言,这么多年都没有踩中过“地雷”,关于“排雷”也有自己独到之处。吴巍表示,避开“雷区”要重点考察市值,看产品市场前景和市值是否相符。   此外,吴巍还从投资上规避“黑天鹅”,“基金是进行组合配置,对个股权重进行限制,对于明显有瑕疵的公司将列入黑名单。”
   “长期来看,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基金将伴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给持有人带来持续回报。”吴巍对这只产品充满信心。
   对今年不悲观不乐观
   证券时报记者:您能否来谈谈对今年市场的看法?
   吴巍:年初我就明确提出,今年是不悲观、不乐观。今年对市场有利的方面是利率下行和政策预期,对市场不利的方面是经济增长下台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乏力。从大概率看,今年市场仍将是一个震荡行情,没有方向性机会,具备确定性成长的上市公司全年表现将会较好。A股今年最大的特点是,静态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由于经济增长下台阶,导致整体市场上下两难。
   整体来看,今年市场“能见度”不高,市场的波动主要围绕政策预期来实现,但业绩增长或业绩增长预期会决定大盘的最终表现。从长远观点来讲,由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未来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动力将来自内需扩大、消费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制度红利的释放等,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前进。但由于这些结构调整并不会立竿见影,所以市场会在等待中曲折前行。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为了避免经济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政策会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增长在合适范围之内,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封杀了市场的下行空间。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大部分行业和公司都会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受影响较小、独立成长的公司涌现。
   2011年整体宏观经济是经济增长下行、通胀上行,而今年是业绩和通胀双双下行,后市可能是看政策预期和增长下行谁占上风。若业绩跌得更快,政策处于真空期,市场会阶段调整;若政策预期强烈,市场也会出现阶段性上涨。整体来看,全年将是震荡的格局。
   证券时报记者:下半年,您比较看好哪些行业?
   吴巍:我比较看好的行业是受益于降息周期的地产;业绩增长和估值匹配的白酒、医药;此外,对于传统周期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也会享受估值溢价。未来即使景气上行,周期行业也不会像过去一样呈现集体繁荣,只有优势企业才有机会,尤其是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优势企业可能获得壮大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发行医疗保健行业基金?
   吴巍:首先我们认为医疗保健行业由于增长确定,因而特别适宜于指数化长期投资。另外,目前医疗保健行业在经历了16个月的调整后,目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正是一个较好的介入点,这也是我们从持有人利益出发的结果。第三,融通基金在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和研究上具有传统优势,通过发行医疗保健行业基金,可以把我们的这一优势以专业化产品的方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