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
今年创业板在“高风险、高估值”的呼声中一路走高,受益于此的融通创业板增强型指数基金今年已获得了87.03%的收益,表现突出,该基金经理王建强和李勇表示,目前创业板短期涨幅过快确是存有调整压力,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将是未来3至5年的重要投资主题,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群体逐步将资产配置从价值型转向成长型资产,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投资者不妨用‘类风投’的思路来配置创业板。”王建强和李勇在创业板中,比较看好医疗、消费升级等板块。
成长股是未来3至5年投资主题
作为管理创业板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建强和李勇非常看好成长股的未来发展,他们认为以创业板、中小板代表的成长类资产是未来3至5年的重要投资主题。
王建强分析表示,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2008年底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中国的重化工行业已经发展到了顶点,这个顶点是由两大需求决定的,一是2000年之后蓬勃扩张的国际需求,二是4万亿刺激计划及衍生的国内城市化超速发展带来的国内需求。无论内在资金及资源要素约束,还是自然环境的承载约束,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及所在的新兴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市值结构来看,新兴成长的权重还将进一步上升。
支撑这一判断有三大因素:第一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明显,外需拉动动力下滑严重,东南亚周边国家相对竞争能力上升,国内城市化进程在2009年至2012年超速发展,几年以后面临诸多瓶颈,地方融资债台高筑就是最好的凭证;第二,传统产业的刚性成本上升过快,技术进步带来的提升不足以覆盖成本提升的幅度;第三:目前成长类企业多处于服务行业,从资产结构、管理层素质、公司基础架构各方面来看更能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而且目前体量小,成长空间可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在资产配置方向上从价值股转向成长股,这也是今年比较明显的趋势。王建强表示,从基金季报来看, 3、4月份配置在工程机械、水泥等行业的资产向成长类转移,而配置在大金融、地产等行业的资产在6月份之后也逐步向成长股配置上倾斜。他预计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都将存在。
这一趋势会不会继续、会持续多久,王建强认为取决于两大变量。一是以传统行业为主的价值股的“底线”出现,“稳增长”的政策是否能解决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或者明确城镇化的空间还有多大,以及目前给予这类产业的估值折价是否能够覆盖可能出现继续往下的空间;其二是成长类资产业绩或者持续成长的趋势能否符合目前高估值水平所对应的预期?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资金流向的力度大小和时间长短。
数据也显示出市场资金对创业板为首的成长股的青睐。今年6月份以来创业板最活跃的传媒行业日均换手率在6%、7%左右,但是其他资产的换手率都在2%、3%;若拉长区间看,今年传媒板块的换手率水平一直在逐步提升,而传统类资产的交易活跃度越来越弱化。
“类风投”思路去配置创业板
“新兴产业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究竟未来的哪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谁也无法在目前看透时间的迷雾明确未来,不妨以‘类风投’的思路来配置创业板,在每个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资产中重点布局3至5家公司,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大浪淘沙,抓住市场的‘黑马’。”王建强和李勇认为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布局创业板,其实创业板指数的更新机制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类风投”思路需要更加理性、辩证地看到创业板的上涨和高估值问题,这方面王建强和李勇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对于创业板公司要分开看,有些公司可以给予高一些的容忍度,有些则需要警惕业绩地雷。王建强表示,虽然不少创业板公司可能存在短期业绩地雷风险,但有时候短期业绩不能绝对衡量这类高估值股票,因为市场给予的高估值是看准未来较长时间的成长空间,只要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行业前景等符合发展方向且没有出现大问题或者偏离,可能三季度业绩对股价影响就比较小。
“市场能够给予较高容忍度的创业板公司,主要是符合国家改革方向及人们消费趋势变化的一些产业,部分行业可以从技术进步和消费趋势变化中获得极大的成长空间,还有部分行业具有从政策红利释放过程中大幅度受益的机会。”王建强表示。一些植根于传统产业服务业、需要靠实际业绩提升来兑现预期的成长类公司,受到业绩影响的程度就比较大。比如创业板中有通讯、建筑建材、化工、国防军工、石油石化等板块,这其中的许多上市公司如果不具备打破其产品或者服务本身自然增长的模式,比较容易受到估值压制,对这些公司要小心一些。“如果这些公司也有‘故事’可讲,更应对这些公司的资产整合能力做详细评估,而且受制于行业空间,可以给予的市值空间更要谨慎。”
王建强还表示:“目前市场对创业板中的很多公司给予非常高的估值,如果这些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能够和预期合上拍,不能说上涨趋势已经结束;如果出现严重背离,尤其是龙头公司出现严重背离甚至诚信事件,可能带来整个成长股的回调。”
“并不是说股价上涨就是对的,但是这种情况确实体现出投资者对成长类资产的期待。”王建强表示,即使未来可能证明创业板的某些个股“泡沫太大”,但是也不妨碍目前这些股票上涨,一是因为创业板盘子小,更容易受到资金推动影响,二是目前还难以“证伪”,即使短期业绩不佳也不影响未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涨过快有风险 看好医疗和消费升级
至于现在是否是创业板指数的顶部?王建强则认为从年内来看目前可能处于“将到未到”的状态,不少估值过高的创业板个股也确实高得离谱。“目前市场预期走得过快,存在调整的压力很正常,这一调整比较可能出现在四季度的中后阶段,但是中长期看创业板还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王建强还表示,未来创业板要打开一个更大上升空间,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政府对这些新兴产业从产业政策、准入门槛、税收制度等各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第二是包括移动互联网等带来生活习惯的变迁。因此,从这个角度看,10月份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11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所显示的实体经济趋势、三中全会的政策预期是短期内的决定性变量。“如果数据更利于成长类资产,可能未来创业板估值还将提升。”
王建强认为,在创业板中,他比较看好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两大板块——医药和与消费升级有关的板块。他表示,创业板中医药类个股比较集中在两个方向,一类是研发类;二类是和医疗服务相关。而和消费升级有关的领域,比如移动互联网升级、移动金融深化等相关板块也为他看好。
李勇则认为,创业板中跟未来经济改革相关的板块也需要足够重视,比如智慧城市、环保、大宗消费,以及和人口政策相关的板块也不错。
另外,王建强反复强调,从市值空间来看,创业板未来空间仍然很大。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目前创业板流通市值仅8000亿左右,自由流通市值也仅6000亿元左右,相比起整个市场接近10万亿的流通市值看,目前创业板市值还很“弱小”,未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而且,他认为传统行业市值缩水的趋势也将继续。
精彩观点:
四季度中后期创业板或存在调整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三季报即将发布,是否是创业板“去伪存真”的一个过程?
王建强:即将披露上市公司2013年三季报,将是对创业板“去伪存真”的一个好机会。有些个股需要密切关注业绩,有些则需要看目前情况是否和未来发展方向想匹配。
李勇:创业板本身盘子比较小,一旦资金推动必然会产生一些泡沫,这个是任何市场或者国家都不可能避免的现象,因此创业板中有些是资金推动的,有些是业绩导致,需要辩证看待。有些业绩推动的公司需要仔细看三季报。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市场风格会转换么?
王建强:今年创业板一直在争议中上涨,市场也经常有“风格转换”的呼声,但其实只有去年底今年初包括银行股在内的价值股表现较好,其他几次“风格转换”并未成功,比如银行股9月中旬一度上涨了17%左右,但最近又出现回调,这其实就说明了市场的态度。虽然价值股的估值较低,比较便宜,但是市场担忧目前并非传统行业的真正底部,可能在最近几年都会出现这种反复。但是四季度是否会发生风格转换,还是要看政策态度、宏观经济数据、三季报数据等情况。四季度创业板存在调整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融通创业板指数基金是一只增强型指数基金,请问您如何做增强?
王建强:融通创业板指数基金规模比较小,我们并未做太多偏离来获得超额收益,投资上比较谨慎。每年创业板指数有四次调整成分股,主要是利用调整机会,结合研究部提供的研究支持,把握对个股增减仓的时机小幅获取超额收益。实际上,如果要从行业或者个股精选中做增强,必须要建立一套从研究成果中稳定获取超额收益的投研体系,这也正是我们目前致力于完善的工程。在当前阶段,我们将继续遵守指数基金契约和内部的投研管理原则,主要采取聚沙成塔的策略进行小幅度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