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融通公司动态
融通四少 意气风发 追梦而行
发布日期:2015-01-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黄丽

从上海到深圳,从富国到融通,孟朝霞履新融通基金总经理一职已经四个月。

短暂数月,融通基金已悄然在变。根据海通证券报告,在规模200亿元-600亿元的中型基金公司中,去年下半年以来,融通基金投资业绩进步最快,第四季度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排名已跃居第三。

在来到融通之前,孟朝霞已有富国“侠女”之称,她主管富国基金销售期间,公司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增幅超50%。

上周,孟朝霞在办公室接受本报采访。短发的她身着深蓝色牛仔裤和一双黑色低跟皮鞋,低调而温和。而在讲到重点时,她的语速往往会明显加快,语调也更趋坚定,显露出干练、爽朗、激情的另一面。

孟朝霞坦言,公募基金的竞争非常激烈,不进则退。在她的带领下,融通成为业内首推“协同事业部制”的中型基金公司,“我们要造最好的平台,打造投资梦工坊”,孟朝霞表示,“融通将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我相信只要把内功练好,各个环节齐心协力,融通一定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首推“协同事业部制”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粗略统计,2014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超过200人。2015年伊始,有相继传出多位明星级基金经理“奔私”,基金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大资管时代,不进则退。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人才和客户都留不住,”孟朝霞对基金行业竞争格局看得很清楚,她认为,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投研人才,公募平台的私募化是大趋势,得让平台跟着人才转。

为此,融通基金提出了协同事业部制度改革。孟朝霞坦言,融通基金能够大中型基金公司中首家推行事业部改革离不开股东的支持。“融通的股东都没有国企背景,有利于推动机制改革。”

目前,融通的投研体系、机构业务已经开始试点事业部制。渠道销售、国际业务、电商业务及中后台部门正在细化相关方案,全部条线的事业部制改革预计今年一季度完成。异于业内推行事业部制更多向投研上倾斜资源的是,融通基金的协同事业部相对来说更为均衡。孟朝霞解释,因为投研成果的转化,离不开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以及众多中后台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融通的协同事业部管理要覆盖到业务全流程,以达到前中后台协同作战,快速反应,敢打敢拼。

配合协同事业部制而来的是薪酬体系改革。对深圳地区的基金公司普遍采用的是“高固定薪酬+低浮动薪酬”的薪酬方案,孟朝霞认为,这种薪酬体系让员工去寻求增量的锐度不够,“我们计划在总体薪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固定薪酬的比例,从而在浮动薪酬上打开一个向上的不封顶的口,激发每个员工的潜力,去发挥主观能力性”。

孟朝霞希望,协同事业部制改革能够将融通基金打造成公募基金最好的人才平台,既要能让公司内部有潜力的人才迅速崭露头角,又要能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加盟,“打劫”行业的成熟人才。“我们愿意为他们追逐梦想提供平台。

打造投资梦工坊

中型基金公司推行协同事业部制,无先例可循。但孟朝霞思路清晰,融通作为一家中型公司,必须“两条路上山”:一方面加大投研平台的投入,激励投研团队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履行基金公司的社会责任——进行投资者教育、服务等工作,这体现公司经营文化,要齐头并进去做。

在投研梯队的培养上,融通采取内部选拔和外部引进的方式齐头并进。异于其他推行事业部制的基金公司只引进“老将”的是,融通基金更注重为新生代基金经理提供发展平台,孟朝霞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投资梦工坊。”。

“这是我们基于行业发展的现实认真考虑作出的选择。”孟朝霞解释说,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数据显示,全市场基金经理流失率非常高,目前80后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已经开始挑大梁,担任很重要的角色;第二,资产管理行业新理念新事物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投资理念和逻辑,从而出现新的投资机会,年轻的基金经理可能更容易理解,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抓往机会。

去年下半年,融通基金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团队也逐渐成型。

7月底,丁经纬兼任融通通泽基金经理,8月,接掌融通动力先锋基金;9月,原中邮基金的基金经理刘格菘南下加盟融通;10月,张延闽任基金通乾基金经理;12月,蒋秀蕾管理的基金又增加了融通健康产业基金。这四位基金经理,均为八零前后出生,尽管任职基金经理年限都不长,但都可以说得“英雄出少年”:丁经纬先后管理的三只基金业绩均是可圈可点,刘格菘任职在中邮任职基金经理以善于发掘成长股著称,张延闽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将基金通乾从倒数第二做到传统封闭式基金的第一名,蒋秀蕾任基金经理第一年即拿下金牛基金奖项。

上述四人,也因为年轻有为,在融通基金内部被戏称为“融通四少”。新生代基金经理团队也给融通基金的投资带来了可喜变化。去年三季度末,融通基金的投研团队在三季度末坚定看好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股,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均超配券商等金融股,踩准了市场强势上攻的节奏,相关基金四季度的净值增长均20%。

对新生代的基金经理,融通基金也注意引导他们坚持长期投资、重视为持有人创造绝对回报。“我们鼓励基金经理投资自己的产品,甚至包括基金经理的奖金直接发到他所管理的基金产品中。”孟朝霞说,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融通基金会综合考虑基金产品的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在存量方面,基金业绩排名是重要指标,毕竟对公募基金公司来说,业绩排名还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在增量部分,考核的重点是看基金产品是否能够给客户赚钱以及赚了多少钱。“我们希望借此引导基金经理重视绝对回报,树立为持有人赚钱的理念。这对基金经理是挑战,但也有利于基金经理的成长。”

采访中,孟朝霞透露,今年将是融通基金产品发展的“大年”。可以预见的是,融通基金的投资梦工坊将继续跑马圈地,以“融通四少”为代表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团队也会逐渐壮大。

丁经纬:为持有人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在融通基金,有这样一个说法:“跟着丁哥有肉吃”。

丁哥,名叫丁经纬。

丁经纬在融通崭露头角始于2013年。当年,他管理的一只专户产品在一年期满后,收益45%,让很多投资人后悔买少了。

2014年,带着专户投资注重绝对回报的价值观,丁经纬转战公募。

2014年元月4日成立的融通通源是丁经纬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通源的运作目标是争取在一年内实现8%的绝对收益。10月,丁经纬提前2个月完成收益目标。

融通通源成立以来的数据显示,该基金单位净值均在1元以上,最大回撤仅为1.51%,且该基金的波动率仅为4.2%,而同期沪深300的波动率为15.8%,股票型基金平均波动率为17.2%。在融通通源投资的股票中,有84%的股票为其带来了正回报。

融通通源的投资运作为公募基金做好绝对回报产品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丁经纬也因此收获了公募基金实现绝对收益第一人的美誉。

2014年7月23日,融通通泽增聘丁经纬为基金经理。与通源一样,通泽原本的运作目标也是在一年内实现8%的绝对回报。丁经纬接手时,通泽净值仅有0.876元。去年12月15日,通泽净值上涨至1.108元,并公告每份分红0.08元。用了不到5个月,丁经纬兑现了通泽的承诺。截至2015年1月22日,丁经纬管理期间,通泽净值增长19%。

2014年8月21日,丁经纬接掌融通动力先锋。得益于三季度提前布局大金融,融通动力先锋四季度收获颇丰,到12月中旬最高冲至同类基金全年业绩排名前5%。其时,只要保持已有的组合,动力先锋肯定能有一个很不错的年度排名。事实上,进入12月以来,买入大盘蓝筹股,卖出成长股,已成为公募基金年底争排名的共同选择。但此时丁经纬却选择逆势而行,加仓成长股。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已经反弹17%。从目前这个时点来看,丁经纬做对了。但2014年年度排名却因此下滑至前12%。

对此,丁经纬毫不在意。“做公募基金当然要考虑相对排名,但单纯追求排名不符合我的理念。到底是前几分之一,真的没有绝对收益重要。”丁经纬对记者说,“为持有人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也正是所管理基金产品的良好业绩,加上丁经纬对绝对收益的追求,让“跟着丁哥有肉吃”的说法在公司不胫而走,申购丁经纬所管理基金的公司同事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大家知道丁经纬申购自己管理基金的资金超过百万之后,越发坚定对丁哥的信心。

丁经纬格外看重包括公司同事在内的投资人的信任。“投资必须真正的热爱并且足够勤奋”,丁经纬说。自上大学时,虽然学的是电力专业,但却开了个户开始炒股票并自学投资专业知识,并在2008年出于对证券的热爱,毅然放弃电力行业安逸的生活,转行证券,最终成长为一名基金经理。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要敬畏市场。”在丁经纬看来,“对投资而言,一旦投资结果和预期不一致时,怎么办?有时候要认赌服输,低头认错,有时候又需要人弃我取的坚持,但坚持和偏执的外在表现形式却是一样的,你如何去甄别,如何去纠错?一旦你与市场上的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你就是一只孤独的羊,你成功的时候虽然很开心,但不顺的时候你会很害怕,因为你发现自己找不到一只可以说话的羊。但市场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投资是正确还是错误最终由市场检验,要敬畏市场,用心去感觉这个市场的脉动” 。

蒋秀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不可能一辈子工作,但要一辈子生活,所以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80后的基金经理蒋秀蕾,谈到健康这个话题就眉飞色舞。

本科学中药药理学,研究生攻读药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在港股上市医药公司做产品经理,其后经历了券商研究员、PE公司投资经理的历练,而后于2009年进入融通基金,从医药研究员、消费品组组长到基金经理。在最近的15年中,蒋秀蕾的社会角色有变,供职公司有变,从事行业有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一直在和医疗健康产业打交道,“这是我喜欢的专业,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很幸运。”

蒋秀蕾也称得上幸运儿。做行业研究员时,他在医药行业发掘的牛股,让他迅速脱颖而出,并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跨越。2012年9月,蒋秀蕾成为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2013年,融通医疗保健基金在当年所有医疗行业基金中排名第一,并被评为2013年度股票型金牛基金。

在蒋秀蕾看来,他的成绩离不开医疗健康产业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景产业的时代背景。因此,尽管2014年医疗板块表现低迷,他依然坚信,未来医疗健康产业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收益。

谈起医疗健康产业,蒋秀蕾如数家珍。他说,尽管医药行业陷入低速增长的阶段,行业增速和净利润降至13%左右,但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城镇化的提升,依然会给医疗健康板块长期带来投资机会,其中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器械企业并购整合都会蕴藏着牛股的机会。

“既然长期看好医疗健康行业,那我更希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而稳定的收益。”蒋秀蕾表示,他更愿意自己的投资业绩从长期时间段来看能够位居前列,净值增长能够曲线平滑上升。“对于持有人来讲,绝对收益比排名更重要”。

如何能够为持有人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收益?蒋秀蕾认为,前瞻而又全面的投资观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健康,有了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生活,“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理想的追求,让蒋秀蕾在充斥着浮躁、焦虑和功利追求的资管行业,显得格外淡定。“年轻的时候钱多了并不是好事。”蒋秀蕾说,“对我来说,踏踏实实地做好投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就可以了。”

张延闽:只想做个安静的投资人

 

2014年10月25日,一纸公告让张延闽成为基金通乾的基金经理。这是张延闽第一次独立管理公募基金。

10月初,正值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张延闽将上市公司三季报翻了一遍后,思考良久,随后重仓银行、券商等金融股。11月下旬以来,正如世人所见,金融涨势如虹,他看准了风口。

在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基金通乾净值增长40.95%,实现大逆转。2014年12月31日,基金通乾以47.68%的年收益率在传统式封基中排名第一,超出第二名19个百分点,成为封基年度冠军。

张延闽一炮走红后,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的80后基金经理。研究员出身的他讲话语速不快,音调也不高。他说,确实有些人对市场的感觉很敏锐,总能及时感知市场变化,“但我不是这种人,我也做不到高频换手,所以买股票之前我会思考、研究很久。”在充斥着短线和波段的权益市场上,张延闽“敢于和卓越的公司谈恋爱”。只要看准了,就不放手。

这样的投资策略是对选股能力的考验极大。所以张延闽也格外谨慎,他不听上市公司讲“故事”,只投自己熟悉的、深入研究过的股票。凡是生活中感兴趣的公司,都会去仔细研究年报。

“投资其实是个概率游戏,就是在希望提高成功概率的同时增加组合赔率。”张延闽说,提高成功概率的方法就是听“风”,一个好的行业里跑出牛股的机会更大。同样增加赔率依靠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找到风中的“老鹰”才能有穿越周期的持续性。

对于2015年的行情,他预计金融蓝筹将带领指数继续走高。此外,2015年行业轮动特征明显。若后续数据支持,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繁荣或将在一季度过后。在未来一年具体的组合构建上,工业4.0、燃料电池、生物创新药将是他重点关注的方向,这也是他管理的新基金——融通转型三动力的主投方向。同时他也正对国企改革、互联网相关的专题进行了研究。

“封基没有申赎压力,规模稳定,可以让我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张延闽透露,在对通乾进行调仓前,他几乎想了半年,才确定了投资策略。在好行业中选好公司,选定个股后长期持有。

首先,买股票的时候一定有假设,想清楚为什么要买它。“之前我买券商,就是因为看好市场的成交量上升,如果哪天这个假设不成立了,或者是流动性变差了,就要卖了。”其次,一定要设置目标价,一旦涨到目标价,就必须要卖了。第三,如果发现有更高潜在收益率的品种可以果断置换。想清楚再做,宁可把时间拉得稍微长一点,也绝不能跟风。这一思路,也将复制到融通转型三动力上。

“投资本应是件安静的事。避开人多的地方,才能获得超额收益。”张延闽说。

这大约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有同事问他,做到第一名压力大吗?

他回答,肯定比倒数有压力。“但第一是暂时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投资人。”

刘格菘:始终钟情成长股

 

毕业于五道口(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的经济学博士,痴心研究互联网,毕业课题亦和互联网相关。

融通领先成长基金经理刘格菘讲述这些过往经历时,记者略有些吃惊。采访过程中,这位金融男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互联网”,其次是“成长股”。

“大学时期就开始关注、研究互联网企业,做投资后,更是走访和研究过不少互联网企业。”刘格菘解释,“经济学教科书认为,边际收益递减,但是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这一定律,边际收益是递增的,很多科技产品、互联网产品,每增加一个产品或者新增一个用户,成本增加不大或者不变,但可以带来收益。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比实体经济的规模效应高很多,所以我对互联网模式一直很感兴趣。”

对互联网的兴趣不止停留在研究,正如互联网企业言必称“用户体验”一样,刘格菘为了做投资,也是将互联网新品买来体验。

“我是一个资深果粉,每一代手机上市之前就开始调研产业链,手机上市第一时间就买来体验。对互联网相关的新品都会关注。”刘格菘向记者表示。

对互联网的敏感与偏好,使得刘格菘在2013年TMT大涨时脱颖而出。2013年8月,刘格菘从研究员升级为基金经理,担纲管理中邮核心成长基金。中邮基金在基金业内最为鲜明的色彩就是挖掘成长股,刘格菘顺势成为“成长型”基金经理。

2014年9月,刘格菘南下加盟融通基金,带队融通领先成长基金,成长烙印一路相随。刚刚公布的融通领先成长去年四季报显示,其前十大重仓股除万科A、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外,其余7只重仓股市值均不足150亿元。

截至2015年1月20日,自去年12月24日刘格菘任职以来,融通领先成长已上涨12.57%,在417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十,同期上证综指上涨4.63%、沪深300上涨2.14%。

如何界定成长股?业绩增速30%、市值百亿左右?面对记者的提问,刘格菘逐一否定:“这些都不是我的判断标准,我的标尺是看业务。比如煤炭、房地产行业,这些公司的业务是看需求,而需求是有周期性的,所以这些是周期股不是成长股;有些行业比如商业模式好的互联网相关行业,行业空间特别大,或者这家企业原本是一家传统行业,但是利用互联网渠道打开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些都被我纳入成长股的范畴。”

为何如此钟爱成长股尤其是互联网概念股?刘格菘认为,逻辑源于移动互联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商业环境。

他详细解释道,对于消费者来说,餐饮、游戏、阅读、聚会、邮件、健康医疗以及支付等需求都可以手机来实现,对于企业来说,办公、供应商信息、产品需求信息、生产车间运行状况等信息也可以集成到一个智能终端上,互联网或者说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全球分工体系和客户的需求响应机制。

“站在目前这个时点看,这种趋势性的变化可能才刚刚开始。在这个确定性趋势的行业中会产生很多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刘格菘兴奋地表示。

如何从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拎出真成长的上市公司,剔除伪成长?刘格菘的方法是调研。

  他表示:“调研包括上市公司商业模式、产品空间大小、团队执行能力、战略布局,也包括产业链的上下游、竞争对手,需要多维度了解公司的竞争力。今年成长股一定会非常分化,我比较倾向于前几年完成布局互联网行业的公司,这些公司现在到了业绩兑现的时候。”

调研、重仓、守着不动,不赚博弈的钱,而是赚成长的钱,和好公司一起成长——这是刘格菘的投资成长股的信条。纵然前期大盘蓝筹股飙涨,但他仍被成长股诱惑着,“长期来看,未来经济转型的希望在新兴产业。有些白马成长股,已经跌出了安全边际,早些年也布局了互联网业务,今年到了业绩兑现的时候了,今年股价会有表现,继续坚守成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