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技巧
投资三境界,看看你在哪?
发布日期:2015-02-25    来源:融通基金
羊年第一个工作日,小通祝大家开工大吉!

节前A股7连阳,创业板再创新高;春节休市期间,海外股市表现较好,美股和欧洲主要股指均创历史新高,对A股影响正面。昨天在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憧憬今天的开门红。

然而,羊年开门红却没有如期到来:今日上证指数跌0.56%,报收3228.84点,深成指跌1.53%,报收11539.7点。

“一切短期预测都是毒药”这句话再一次被印证。

与其纠结于市场短期波动,不如及早了解股票的本质。小通找来一篇最近人气超高的文章,希望大家读后能够有所收获,至少不会再问“明天市场会涨吗”这种问题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总结股市历程,化繁为简,投资也有三境界:

第一层境界
把股票当作筹码


  在这些人眼里,股票只是一个代码,600XXX、000XXX,不看股票所对应的公司,只看股价的波动,买入就是为了卖出,盈利依靠买卖之间的差价,投资的依据是K线图、成交量,因此股票只是博弈的筹码。筹码论是把股票的流通属性发挥到极致,股票不是持有的,而是炒来炒去的。


投资业绩
  作为整体,必然亏钱,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交易者作为一个整体是零和博弈,赚的是交易的钱,有人赚就意味着有人亏,再加上手续费等摩擦成本,决定了把股票当筹码的股民整体必然亏钱。这也符合A股二十年来的“一赚二平七亏”铁律。

  作为个体,交易者也很难长期不亏钱。因为你的盈利是建立在买卖差价基础上的,差价是建立在对未来股价的正确预测之上的。而我们都知道,未来不可预测,股价是典型的布朗运动,什么预测工具也没用,再高大上的量化交易系统也只是捕捉的市场历史的走势,用来指导未来的方向不是瞎扯嘛?根据概率论,预测正确一次很正确,次次都预测正确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上帝,一种是骗子。


第二层境界
把股票当作企业


  在这些人眼里,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对应的是企业的实体资产,买了股票就是股东,而不是股民,股东是公司的合伙人,赚的是企业利润增长的钱。这是投资的常识,正统的投资观念,也符合股票的性质,股票本来就是公司资产的产权证书。因此,把股票作为企业的产权证,Buy & Hold,买入股票,长期持有,不考虑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和分红。这个境界的投资者祛除了股票的流通属性,强调的是股票的产权属性。


投资业绩
  道琼斯百年来的长期年化回报率在12%,美股历史上最伟大的长跑冠军、长期收益率排名第一的是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年化回报为19%。这就意味着,Buy & Hold策略,幸运的选择了最牛的那家冠军,长期持有的回报率不会超过19%。

  一夜暴富?那是个美梦!

  第二层境界的投资者懂得股票的本质是资产,却不懂得资产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忽视买入价格和盲目长期持有。

  漂亮50、纳斯达克等每一次股市泡沫都狠狠教训了这类投资者。当2007年投资者48元买了“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石油的时候,当投资者高唱股民之歌《死了都不卖》的时候,巴菲特却在二级市场上以12港元的价格抛光了他在03年以1.1-1.6港元囤的中石油H股。

第三层境界
把股票当作债券


  股票的本质是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是市场的替代品,企业不是主体,而是工具,这种工具的价值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和市场的边界依赖于市场定价成本与企业组织成本之间的均衡。

  因此,企业没有什么伟大不伟大的,企业就是一种工具。巴菲特说股票其实也是债券,而且是一张永续浮息债券。企业的本质就是现在和未来全部现金流的折现总和。这一思想简单而深刻!

  这一思想决定了巴氏投资为什么最注重ROE(Return on Equity 净资产收益率),其中最重要是R(回报),而不是E(资产),如果E不能产生R,E是没有意义的,是无效资产。

ROE的思维方式体现在
  第一,R最重要。 

  (1)R必须是自由现金流,需要不断进行资本支出才能发展的重资产企业实际留给投资者的现金流是可怜的。
  (2)R必须是依靠E的盈利能力获得的,而不是因为购并、非主营收入、借助杠杆等因素。
  (3)R必须稳定持续的获的,需要E有护城河的保护,所以巴菲特长期持有的是现金流比较稳定、可以预期的公司,主要就是金融、消费、医药等。

  第二,折现率不同,最后的结果不同,一般是按无风险资金成本来定,比如国债收益率。

  第三,投资者要想获得超额回报,必须注重买入价格,即便股票ROE再高,如果以几倍的PB买入,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也是悲催的。


  我们看看巴菲特对股票的定义:“对股权投资者来说,股票不过就是一张债券,只是它的期限是永远。在二战以后的30多年,尽管美国的经济变化很大,但所有公司的平均股本收益率相当的稳定:10%~13%之间,平均数大约12%。实际上,这就好比‘股息’,当然一小部分股息用现金分掉了,大部分留存在公司继续赚取那12%。虽然股民的换手进行了利益再分配,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回报率超级稳定,并不因为通胀而改善。”(巴菲特:《通胀是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的》)


  我们再回头看看,债券是什么?债券不就是还本付息的债权凭证么?错,在投资者的眼里,债券的本质也是未来本息所有现金流的折现总和。于是,股与债的界限被打通了,本质上是一回事儿!


  当悟透了企业的本质是现金流之后,投资者如同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在这个境界的视角下,股票的股性已经消失殆尽,企业就是一堆现金流,股票就是一张永续浮息债券。

  第三层境界的投资者,眼中的企业就是个工具,没有任何值得崇拜的光环;眼中的股票也是个工具,和债券就是一回事儿。他们很大程度上不是在炒股,也不是在投资,而是在做资产配置。

投资业绩
  当觉悟了股债一体的大道之后,不是能保证收益有多高,而是能调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从而收获的不是暴利,而是心安和命长。

  我对股市的预期不高,年化15%就知足。

  奉劝大家,想要暴富,别买股票,去买彩票吧。世界上任何教你发大财的方法都是忽悠的,因为任何人如果真知道这种方法都会秘而不宣,除非是你亲爹。

  大富靠天,小富靠干,发大财不是靠方法,靠的是一命二运三风水。


来源:雪球《为什么股票是一种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