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技巧
巴菲特10年一变?为何?
发布日期:2015-03-25    来源:融通基金

  熟悉巴菲特的人都知道,对他影响巨大的大师除了格雷厄姆以外,还有菲利普?费雪。两者相交40余年,就连巴菲特自己也说:“我的投资理念,85%来自格雷厄姆,15%来自费雪……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费雪比巴菲特年长23岁。两人是如何跨过年龄鸿沟,相交40余载?费雪之子肯尼斯?费雪为《巴菲特之道》作序时,讲述了两人间的趣事。

 

  

 

  以下摘自《巴菲特之道》序言

 

  父亲和巴菲特之间保持了长期友谊,发自内心地喜欢巴菲特,对于巴菲特能采用他的一些观点感到非常荣幸,并引以为豪。

 

  众所周知,我父亲对巴菲特有着重要影响。当我父亲认识巴菲特时,巴菲特渐渐认识到质量在投资成功中的重要性,这使他有别于其他投资管理者。

 

  40年前,当巴菲特首次访问我父亲时,那时的信息工具以今天的眼光看相对原始,我父亲以自己的方式搜集信息,他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渐渐构建了自己的朋友圈,与那些他尊重的,同时也了解他、懂得他喜恶的投资业内人士交流看法和观点。

 

  渐渐地,他觉得应该会见一些业内年轻人,如果印象不错,他会见第二次并建立友谊。但实际上,值得他见两次的机会不多。在他的心目中,如果你不能得最佳的“A”,你就是“F”——不及格,这是个非常高的标准!如果他不看好一个人,这个观点将很难改变,永远不会!一瞬间决定人生,因为时间是稀缺的。

 

  巴菲特是年轻人中非常、非常少见的给我父亲留下极佳印象的人,以至于在初次见面后,他们又见了第二次,乃至后来的很多次。我父亲对人有着非同寻常的、精明的判断力,甚至可以说,他的事业生涯完全建立在对人的判断上。这是他最为擅长的优势之一,也是他为何在股票分析中强调企业管理层素质的原因之一。当年,他见第一面就给了年轻的巴菲特一个“A”,那时巴菲特还没有后来如日中天的名声和赞誉,他对这段历史总是引以为豪。

 

  在巴菲特和我父亲的交往中,经常伴随着一些小小的插曲,我父亲常常将他称为“霍华德”(巴菲特父亲的名字)。在记述他们两人的报道中,这个小故事从来没有被谈起过。

 

  我父亲身材不高,但内心丰富而强大。和蔼之外,他常感紧张、激动,缺乏个人安全感。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一天都按程序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样令他更有安全感。他喜欢睡觉,因为睡着了就不会紧张,也不会没有安全感了。当他睡不着时,他就玩儿些记忆游戏,而不是数羊。这也是一种睡眠游戏,他总是记忆国会议员的姓名以及来自哪个州,直到昏昏欲睡。

 

  自1942年起,他的记忆游戏中出现了霍华德?巴菲特的名字,并与奥马哈联系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一晚又一晚,这种重复超过10年的时间。早在他遇见巴菲特之前很久,他的脑海中已经将“奥马哈”、“巴菲特”、“霍华德”机械地连在一起。

 

  后来,巴菲特的投资事业蒸蒸日上,声名鹊起,但我父亲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才将“巴菲特”、“奥马哈”和“霍华德”之间的联系解开。因为我父亲喜欢巴菲特,并珍视他们的友谊,但他不由自主地经常随口叫错对方的名字,这令他很懊恼。

 

  实际上,我父亲完全清楚谁是沃伦?巴菲特,但在私下的场合,他经常说:“那个来自奥马哈的霍华德?巴菲特。”他越是说得多,越是难以将这个错误从他的字典中去除,这真是一个习惯性的烦恼。

 

  一天早上,两人遇见,我父亲有意识地将“霍华德”改正为“沃伦”,但在谈话中,他还是搞错了。即便巴菲特注意到了,他也没有纠正。这样的事情在70年代时不时地会发生。但在80年代,我父亲终于完全纠正了这个错误,对此,他非常骄傲。多年之后,我问他是否向巴菲特解释过此事,他说没有,因为这太令人尴尬了。

 

  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我认为原因之一是他们拥有共同的理念——与诚信且有能力的人打交道。在巴菲特谈起如何管理伯克希尔旗下公司的执行层时说:“我们从不试图去教一个优秀的棒球手如何挥舞球棒。”这与菲利普?费雪的观点如出一辙,与最优秀的人打交道,不要干错事,不要试图教他们做什么。

 

  多年以来,我父亲对巴菲特对于核心原则的坚持印象非常深刻。以每个十年计,巴菲特都在进行自我进化,没有人能从他的过去准确预测出他日后的所作所为,而他却能干得不错。在投资业界,大多数人会有一些特别的投资风格,而且从不改变,他们或是买低市盈率股票,或是买著名的科技公司,等等,坚持这样做之后,从不改变,或仅有些微的变化。

 

  巴菲特不一样,他不断探索新路径,年复一年,从未停止,以至于没人能准确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从他最早的严格遵循深度价值的癖好,你不可能推断出他在70年代会转向思考特许经营权;从他之前的行动中,你也无法推断出他在80年代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消费品的热情,以至于愿意付出高于市场平均PE的价格。

 

  很多人在自我进化的探索道路上失败了,但巴菲特没有失败,他的改变自我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父亲相信,这是因为巴菲特从没有迷失自我,他总是能坚守真实的自我。

 

  巴菲特在持续自我进化这一点上,尤其令我父亲欣赏,他从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出发,持续不停地进化,不断向前,不受过去的规则、话语、惯例、荣耀的约束,打破条条框框。

 

  不幸的是,社会上总有极少部分——但绝对数并不少的人,他们是心胸狭隘、嫉人有笑人无的恶棍,他们无法创造自己的生活,相反,他们却喜欢抹黑他人,这些迷途的灵魂其目的就是制造痛苦,而不是创造收获。这种抹黑行为会发生在取得任何成就的任何人身上,但凡有机会,它们一定蜂拥而上。

 

  经历过比大多数人更为长久的职业生涯,巴菲特始终洁身自好,几乎没有什么抹黑事件发生在他身上。这又重新回到巴菲特的核心价值——他总是准确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不会让破坏自己原则和令人不齿的利益冲突折磨自己。这才是你应该效仿的巴菲特的主要部分——知道自己是谁。

 

  有一点非常重要,不要试图使自己像巴菲特,要学习巴菲特。你不可能成为巴菲特,如果你打算尝试,你将会备受痛苦。懂得巴菲特,将他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投资体系里,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成功。只有将书中的智慧贯彻到你自己的体系中,它们才是有用的,而不是削足适履,扭曲自己硬塞入别人的窠臼里。(一个扭曲的人一定是个糟糕的投资者,除非他天生扭曲。)总之,我保证无论你如何阅读,或如何努力,你都不可能成为巴菲特,你必须成为你自己。

 

  不要试图成为他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永远不要停止前进。这是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最伟大的课程,他在很多方面都是了不起的老师。你能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最伟大的东西是什么呢?去学习他,而不要像他。

 

  小通有话说:

 

  在关于老费雪与巴菲特交往的介绍中,小通感受最深的是巴菲特十年一变这一点。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证券市场常青树,获得“股神”的封号,应该归功于他不断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

 

  每个投资人的心中,都深藏着一个“股神”梦。但不得不承认,“股神”的成功无法复制。就国内股市而言,尽管不乏中短期业绩耀眼的明星,但公认的保持较长优异投资业绩的也就只有急流勇退的王亚伟一人。

 

  如果做不了“股神”,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市场的变化,立于不败之地?

 

  买指!数!基!金!以不变应万变!

 

  小通得老老实实地承认,这办法不是自己想出来。它的专利权属于巴菲特。仅在1993年到2008年的16年中,巴菲特8次公开喊话:“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日期20150324 业绩比较基准可查询融通官网:www.rtfund.com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旗下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旗下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