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个板块最火?
毫无疑问是医药。
2015年4月以来短短9个交易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已累计上涨15.74%,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位列第一,并在今天创下了9122.82点的历史新高!
很多小伙伴跃跃欲试,想从医药股行情中分一杯羹,可是,面对194只医药行业股票,如何选择呢?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投资大神巴菲特是怎么投资医药股的:
巴菲特错过了1990年代的医药股行情
1993年,在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制药公司管制的情况下,各大主要制药公司股价大跌。1994年4月底纽约证券交易所制药行业指数(DRG)只有79点。然而,在随后5年该指数持续上涨,1999年4月底上涨到369点,4年涨幅高达367%。
在1999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有位股东问巴菲特:1993年医药股大跌,你却并没有趁机低价买入主要医药公司股票,是不是犯了一个大错误?
巴菲特回答说:我竟然没有那么做,简直太糟糕了。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机会,我会在一秒钟内做出反应,以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的价格一篮子地买入一批大型医药股。
巴菲特的投资逻辑非常简单。主要医药公司业务竞争优势突出,而且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巴菲特还说:我不会试图选择出某一家单独的值得投资的医药公司股票,因为在医药行业要挑选出最后的胜利者实在太困难了,因此我宁愿同时买入一篮子主要医药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把握住了第二次机会
在很多方面,股市比上帝仁慈,总会给我们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机会。
21世纪头一个十年对美国制药企业股票来说,是失落的10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制药行业指数(DRG)从2001年初的447点,到2010年9月8日已跌到285点,10年下跌了36%,跌幅超过1/3。由于华尔街担心制药公司的专利失效,盈利将大幅下滑,股市持续下跌,导致股价估值水平处于很低的水平。但市场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主要制药企业的平均分红率达4.8%,且拥有支撑企业价值的巨量现金流,其中不少计划稳定增加分红。
2010年二季度末巴菲特持有4只医药股,市值合计27.4亿美元,占其组合的5.9%。分析巴菲特4只医药股投资操作,会对我们很有启发。
(1)强生(JNJ.N):2006年巴菲特买入强生2133万股,2007年增持到3倍达到6427万股。2008年巴菲特为了购买高盛等3只优先股减持强生过半到3001万股。2009年为了筹资收购伯灵顿铁路小幅减持至2853万股。2010年二季度巴菲特大幅增持1743万股,增持比例高达73%,持股市值24.4亿美元。
图一:强生(JNJ.N)2010年6月30日至今股价走势
(2)赛诺菲安万特(SNY.N):2007年巴菲特买入欧洲最大制药公司赛诺菲安万特1717万股。2008年增持到2211万股。2010年二季度增持4.1%,二季末持股市值12亿美元。
图二:赛诺菲安万特(SNY.N)2010年6月30日至今股价走势
(3)BD公司(BDX.N):巴菲特2009年二季度新买入全球最大的注射器及医用一次性产品的供应商BD公司120万股后,四季度增持30万股。2010年一季度又增持24.4万股,二季度又增持14.6万股,增持比例8.4%,二季度末持股市值1.28亿美元。
图三:BD公司(BDX.N)2010年6月30日至今股价走势
(4)葛兰素史克(GSK.N):2007年巴菲特买入全球销售收入第5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151万股,一直未变,二季末市值0.5亿美元。
图四:葛兰素史克(GSK.N)2010年6月30日至今股价走势
巴菲特持有的这四只医药股后期均表现亮眼,他又赢了!从巴菲特投资的医药股的过程中,小通总结出三点,供大家参考:
1 选股不选小公司,只选大盘龙头股
巴菲特只选择最主要的大型制药公司,而且选择有多种专利药品的公司,其盈利更加稳健。四家公司都拥有多种专利药品,在细分市场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强生在日常消费品领域经营多年,有强大品牌优势,加强了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成长性。
2 选时只选下跌时,而且分期分批买入
只在股价大跌之后估值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之时才趁机低价买入,不是一次性全仓买入,而要分期逐步买入。二季度标普500指数下跌11.9%,平均市盈率18倍。强生下跌9.4%,市盈率12倍。BD公司下跌14.1%,市盈率13.5倍,赛诺菲安万特下跌19.5%,市盈率10倍。巴菲特增持的3只医药股市盈率均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股价均大跌,两只股票跌幅超过市场。巴菲特3只股票近年来不断增持,分期分批买入,而不是一次性全仓买入。
3 不单选个股,而是组合投资
巴菲特同时持有4家制药公司股票,是典型的组合投资。
小通要提醒大家,即使是牛人的投资经验,也只能拿来参考,毕竟美国医药股和中国医药股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选择医药股还需结合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认为,不妨以“创新+改革”作为选股思路,创新领域如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基因测序和细胞治疗,改革领域如国企改革、医疗服务改革等。
部分资料来源:价值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