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策法规
认识债券
发布日期:2017-11-29    来源:融通基金

1、 债券的概念是什么?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为了筹集所需要的资金,会直接向社会投资者发行债券,并承诺到期还本付息。购买债券的投资者为债权人,发行债务的政府、机构为债务人,投资者与发行者构成一种债权债务的关系。

债券投资可以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也可以在市场买卖中赚差价。随着利率的升降,投资者如果能适时地买进卖出,就可获取较大收益。目前,债券品种主要包括国债、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等。

2、 债券投资的特征有哪些?

债券作为投资工具其特征主要有:

1)安全性高

由于债券发行时就约定了到期后可以支付本金和利息,故其收益稳定、安全性高。特别是对于国债及有担保的公司债、企业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是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一种投资方式。

2)收益稳定

投资于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价差。

3)流动性强

上市债券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当债券持有人急需资金时,可以在交易市场随时卖出,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债券的流动性将会不断加强。

因此,债券作为投资工具,最适合想获取固定收入、投资目标为长期的投资人。

3、 债券的基本要素

通俗地讲,债券就是发行人给投资人开出的“借据”。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因此债券通常被称为固定收益证券。债券的基本要素主要有5个,即:票面价值、偿还期限、付息期、票面利率、发行人名称。

1)债券面值

债券的票面价值简称面值,是债券发行人应当偿还的本金,也是债券利息的计算依据。我国发行的债券一般是每张面值100元人民币。需要注意的是,债券实际的发行价格与债券的面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发行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等价发行称为平价发行。

2)偿还期限

债券的偿还期限是个时间段,起点是债券的发行日期,终点是债券票面上标明的偿还日期。偿还日期也称为到期日,在到期日,债券的发行人偿还所有本息,债券代表的债权债务关系终止。

3)付息期

债券的付息期是指债券发行后的利息支付的时间。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个月支付一次。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付息期对债券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有很大影响。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单利计算的;而年内分期付息的债券,其利息是按复利计算的。

4)票面利率

票面利率是指每年支付的利息与债券面值的比例。投资者获得的利息就等于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5)发行人名称

发行人名称指明债券的债务主体,为债权人到期追回本金和利息提供依据。

上述要素是债券票面的基本要素,但在发行时并不一定全部在票面印制出来,例如,在很多情况下,债券发行者是以公告或条例形式向社会公布债券的期限和利率

 

(信息来源:《公司债相关知识问答》,上证债券信息网)